最近南非出現(xiàn)新冠新變種,有猜測是從艾滋病患者體內進化而來。
這讓艾滋病再一次引發(fā)廣大關注!
近些年艾滋感染率在中國的大學生群體中飆升,感染艾滋病的大學生每年增長率超過30%。
青島大學醫(yī)學院教授張北川透露,大學生感染艾滋病已經成為了現(xiàn)象,而不是個案。
僅在2015年,中國就報告了3000多位在校青少年學生確認艾滋病陽性的病案。其中大多數(shù)是男同群體。
如果連同前兩年和2016年報告的在校學生患艾者,估計總數(shù)已經過萬,甚至是更多。
還有很多隱性的染艾群體未能被發(fā)現(xiàn),潛伏在大學生群體內。
這些年,艾滋病已經入侵了大學校園,艾滋病的重點人群,已經變成了大學生。
01
性教育的滯后,讓艾滋入侵了校園
今年是艾滋病傳入中國的第36個年頭。
雖然中國總體感染率不到0.1%,遠低于國際0.8%的平均水平,但近年來,有關青年學生的艾滋病感染又成了新問題。
青年學生感染率逐年上漲,我國艾滋病患病的開始趨于低齡化,防艾工作依舊任重而道遠。
究竟是什么,讓艾滋在本該純凈的校園里肆虐?
曾經有高校在校園里做過有關于“艾滋病”的問卷調查。
問卷里顯示,78.79%的學生受訪者對艾滋病的防范和警惕程度一般,4.56%的受訪者根本沒有防范意識,只有16.67%的受訪者有著較高的警惕心。
很多學生覺得“艾滋病”跟自己相距甚遠,無防范措施的性行為,讓艾滋患者在青少年里的數(shù)據急劇攀升。
近兩年,我國對青少年“防艾”的宣傳,已經開始邁出了第一步。
2017年,北京清華大學在校園里設置了自動售賣機,放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。里面放進了hiv白色包裝的小盒,混在各種零食飲料里。
這個小小的包裝,其實就是hiv檢測包,可以購買自行檢測,初步判斷自己是否感染hiv病毒。
2018年,上海部分高校的自動售賣機里也出現(xiàn)了hiv檢測包,這些檢測包在短時間內售光。后來在回收到的37份檢測包里,發(fā)現(xiàn)有2份是陽性。
大學生群體艾滋病的出現(xiàn),并非完全因為濫交。家長們對“性”避而不談,學校也沒有過相關的教育,這才讓學生群體變得如此高危。
對性充滿了好奇和探知欲,卻沒人告訴他們要學會“保護自己”。
“就那一次,應該不會中招吧....”
“我們在一起很久了也沒事啊,一定檢測出問題了?!?/span>
“不可能的,艾滋離我們太遙遠了,我怎么可能這么倒霉?!?/span>
當今的的大學生,在面對有關“艾滋”話題的問題時,大部分都抱著這種態(tài)度。
可是他們卻忽略了一件事情,沒中是0%,可中了就是100%。生命,真的經不起冒險。
性教育的缺乏,一直存在僥幸心理,是大學生群體艾滋病率呈直線上升的最大原因。
02
美容不當,把“乖乖女”推入深淵
27歲的汪清,一直是個乖乖女,從小循規(guī)蹈矩,連戀愛都沒談過。
大學畢業(yè)之后,父母給她安排了一次相親,他跟對方見面后兩人情投意合,交往了將近兩年后,步入了婚姻的殿堂。
兩年之后,他們擁有了愛情的結晶。但是當她去孕檢時,卻遭受了晴天霹靂:
她被查出感染了梅毒,而先生卻沒有。
家人對她異樣的眼神,讓她幾乎崩潰,婚姻生活也岌岌可危。
在醫(yī)生地仔細詢問下,她回想起來自己結婚前,曾經在一個小攤上打過耳洞。
“很有可能就是那個時候埋下了禍根?!贬t(yī)生無奈地搖了搖頭。
就是那次不當?shù)拿廊?,差點毀了她的家庭,變成了一場噩夢。
來自杭州的吳小姐,就沒有那么幸運了。
研究生畢業(yè)的吳小姐,畢業(yè)后想做紋眉,可是因為手頭拮據,就選擇了一家“性價比”比較高的私人工作室。
結果術后半年的一次體檢,發(fā)現(xiàn)她感染了艾滋病。經醫(yī)生分析,吳小姐半年前做紋眉時,感染艾滋的幾率極大。
工作室器具消毒不到位,很容易通過血液傳播各種疾病,其中就有艾滋病。
梅毒、艾滋病等不僅僅通過性傳播,有創(chuàng)的美容項目,如果清潔不到位,也很有可能讓你染上艾滋。
除了紋眉和打耳洞,還有這些項目同樣是存在風險的:
1、紋身
在紋身的過程中,針尖與被紋者的血液不斷接觸,若紋針消毒不徹底,或藥水容器不經更換消毒,當?shù)诙吮会槾虝r,就很可能引起交叉感染。
2、洗牙
醫(yī)生說,80%至90%的牙病患者在洗牙或者補牙時都伴有牙齦出血,如果洗牙或補牙的機頭消毒不全面,那么,就有可能通過機頭上殘存的血液傳播疾病。
警惕這些美容項目,別因為你一時的大意,葬送了自己的一生。
03
社交軟件的盛行,不可忽視
這幾年,社交軟件越來越火了。
當代生活講求快節(jié)奏,連交友和戀愛,都巴不得線上“速配”完成。不知不覺,這些軟件成為了年輕人尋求“刺激”的工具。
身邊的“年輕人”們,十個里有八個曾經下載過這種社交軟件。
北京海淀區(qū)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經公布過10例感染艾滋的案例,大部分都是高校學生。
其中一位,是27歲的女博士。
她長期通過社交軟件與多名異性交往,并多次發(fā)生無保護的性關系。
在hiv的普查中,她的檢查結果為陽性。
各種交友軟件充斥了學生們的生活,足不出戶在家里刷一刷手機就能找到“異性朋友”。很多人也抱著嘗試新鮮事物的心態(tài),尋找短暫的歡愉。
殊不知,他們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。
不僅僅是異性交友,為了給同性交友群體提供便利,同樣也有著同性戀社交軟件。
這種軟件的出現(xiàn),不僅增加了同性之間交往的更大可能性,還促進了各種潛在性伴侶的便捷關系。
隨時隨地劃一劃,就能搜索到距離自己最近的同性好友,這對于同性戀者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福音。
可同時,也帶來了更大的風險。
隨著社會的包容度較高,同性之間的感情已逐漸受到社會的接受。但是教育始終沒有跟上思想和行為的進步,在某些方面依然是空白。
山東青年學生艾滋病比率一度五年增長295.2%,這個可怕的數(shù)字,或許還會繼續(xù)增長。
這些艾滋病患者里,同性的傳播幾率是遠遠高于異性傳播。
2018年,中國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主任在發(fā)布會上說:“2017年有3077例學生感染,這些學生的感染病例有81.8%是通過同性性傳播的感染。”
安全意識薄弱,一直是最大的問題。
“行為上走的極快,教育上又有很大空白,造成了很多失落。”艾滋病干預專家張北川的感慨,可謂一語中的。
同性的感情逐漸開放,但對同性性行為安全的普及,卻幾乎無人問津。
艾滋病雖然可怕,但它并非是簡單接觸就能傳染的疾病。正確了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,學會更好的保護自己。
1、不安全的性傳播
艾滋病感染者的精液或陰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,通過無防護的性行為能夠傳播艾滋病病毒,包括異性和同性間的性接觸傳播。
其中,同性戀肛交傳染性比較大。因為直腸上皮為單層柱狀上皮,收縮能力差,彈性小,抵抗力弱,容易撕裂。這樣就加大了傳染艾滋病的概率。
2、血液傳播
人工輸入含艾滋病的血液,使用未消毒的針頭及注射器;或使用共用生活用具經破損處造成感染?;蛘吖灿梦唇泧栏裣踞樉尼?、拔牙工具,都是十分危險的。
3、母嬰傳播
母親如果是艾滋病感染者,可通過妊娠、分娩和哺乳將艾滋病毒傳染給嬰幼兒。
然而僅僅了解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,我始終堅信防艾是一個社會性問題,還有很多潛移默化在人們思想底層的東西需要改變。
只有改變了歧視,才能讓更多的人正視。
不解決根本問題,防艾要走的路還是很難很遠。
04
截止2015年底,估計我國現(xiàn)存活感染者和病人約85萬人,感染率為0.06%,也就是說大概1萬人中就有6個人感染艾滋病。
最新的數(shù)據顯示,截止2016年9月,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(fā)布的數(shù)據顯示,中國報告現(xiàn)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.4萬人。
性需求日益增大,性安全教育卻日顯落后。
“面對艾滋病,最可怕的是無知”。
規(guī)避高危的艾滋群體,把風險降到最低,多了解該了解的知識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:
艾滋病的高危人群:
1、性行為紊亂者(多個性伴侶、性工作者)
2、男同性戀(不安全性行為者)
3、靜脈吸毒者
做到以下幾點,可以有效避免艾滋:
1、潔身自愛
避免多個性伴侶、一夜情等高危性行為,不賣淫、嫖娼。每次發(fā)生性行為,都正確使用男用或女用安全套。高危性行為應盡早檢測,盡快服用預防藥物可有效阻斷hiv。
2、不亂輸血
不要擅自輸血和使用血制品,要在正規(guī)醫(yī)院醫(yī)生指導下使用。
3、拒絕共用
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個人生活用品如牙刷、剃須刀和刮臉刀、浴巾必須自己獨用,不要外借。
4、注意傷口
不去消毒不嚴格的醫(yī)療機構或其它場所打針、獻血、拔牙、穿耳眼、紋身、紋眉、針灸或手術。處理傷口、注射藥物一定要到正規(guī)醫(yī)院。
5、嚴禁吸毒
不以任何方式吸毒,不與他人共用注射器。
6、分清接觸
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,與艾滋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握手、擁抱、禮節(jié)性親吻臉頰、共同進餐都不會感染艾滋病毒。
但要避免直接與艾滋病患者的血液、精液、乳汁接觸,切斷其傳播途徑。
好像我們一直以來,都是在了解艾滋病的傳染渠道,卻沒有想過在發(fā)生了高危性行為后,如何進行自救。
如果發(fā)生高危性行為,在72小時內購買并服用Hiv阻斷藥,可以極大程度的阻斷艾滋。
HIV阻斷藥并不是某一種藥,而是不同抗病毒藥的組合。常見的藥物組合有兩種:
研究證明,阻斷藥的藥效非常顯著。失敗的幾率只有5/1000左右,所以很多人形容它是預防艾滋的“緊急避孕藥”。
每個地級市以上的城市都有醫(yī)院是“艾滋治療點”,這些醫(yī)院都備有艾滋病阻斷藥,咨詢當?shù)氐募部夭块T,他們可以提供更確切的信息。
切忌不要去非專業(yè)機構購買此類的藥物!
只要有足夠的警惕心和自我防范意識,艾滋病是可以預防和自救的,別抱有僥幸心理。
防艾的這條路任重而道遠,但我相信,經過我們共同的努力,未來會越來越好。
希望每個人都知道這些知識,也希望永遠也用不上這些知識。